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_郑氏之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郑氏之死 (第3/3页)

不住了,三番五次去昭容府找婉儿,有时被告知婉儿去佛寺奉香,有时又以身体不适为由不见她。起先太平也能体谅,毕竟母亲离世,婉儿难过些沉沦些,她有这个权利。
  可现在几个月了,大半年都要过去,婉儿仍然一点声响也无。[r6] 她要做什么?闭眼塞耳的腐儒么?太平按捺不住,又一次被拒见以后,直直冲去佛寺,在青灯前寻见婉儿。
  婉儿本就清癯,吃了多日的斋,加之思念母亲过甚,太平想着,她一定干瘦而枯槁。今日一见,反而面色红润,气色极佳,甚至看上去年轻了许多。
  “婉儿。”她皱起眉头。
  重担卸下来,婉儿一身轻松。景龙三年的夏日,是则天皇帝驾崩后,她过得最轻松的一段日子。在郑氏牌位前摆上香火瓜果,燃上一柱香,转身坐下,双眼望着火焰,便能呆呆看上半日。来到佛寺,听高僧大德讲经,主持对她礼敬有加。甚至收拾一间偏院,让她时常能住几日。
  她坐在偏院的蒲团上,看着太平闯进来,默不作声。
  [r1]有关唐代葬仪,我参考了《唐代丧葬典礼考述_乐卓莹》这篇文献。
  [r2]在武则天时期,女子服装的绮丽开放到达了巅峰,.甚至有的女子着“□□半遮”的衣服,上面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华贵异常。在武则天死后,她的儿媳韦后甚至穿戴起了皇帝才能穿戴的冕旅,想效法她婆婆当女皇。韦后的阴谋最终在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还有玄宗李隆基的阻碍下失败。在太平公主被绞杀后,玄宗就把前朝(武则□□)的绮绣付之一炬。
  [r3]《旧唐书中宗本纪》:景龙三年(709)韦后又表请:“诸妇人不因夫、子而加邑号者,许同见任职事官,听子孙用荫。”中宗从之。
  郑雅如博士在《重探上官婉儿的死亡,平反与当代评价》一文中,引用陈弱水《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说明,中宗朝韦后重用女官,顺此形势发展,假若中宗朝持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唐代女性参政制度恐怕因此改写。
  所以支持女权的朋友们,应该更支持韦皇后才对……首先允许女性传授政治权力,首先封女将军,武皇都没做这么绝。
  [r4]从婉儿要服毒死谏看,立皇太女的事,李显可能真不是说着玩玩的。李显或许真的想要立安乐,只是没来的及为她铺路。
  《欧佳唐中宗之死新论》中写:值得注意的是,《上官婉儿墓志》并未说是安乐请立为皇太女,而是说“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即有多人想要拥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因此关于该事件或许并不像一直认为的那样仅是安乐受人教唆而一厢情愿的胡闹,恐怕拥护者甚众。
  博主“昔时明月几番照我”: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宗的默许,安乐公主求皇太女这件事是闹不出水花的。景龙三年底的祀南郊,中宗引韦后为亚献并想让安乐公主终献,就是想通过仪式提高韦后和安乐的地位,强化这样的政治秩序,为后面立安乐做铺垫。
  [r5]公主府仓曹符凤知延秀有不臣之心,遂说曰:今天下苍生,犹以武氏为念,大周必可再兴。按谶书云‘黑衣神孙披天裳’,驸马即神皇之孙也。每劝令著皂袄子以应之。
  [r6]仇鹿鸣在《碑传与史传_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中论证过婉儿在母丧后淡出政坛了数月:而据《景龙文馆记》所记,在景龙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十二日这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上官婉儿都没有出现在频繁举行的宫廷游宴及唱和活动中,而在此之前及之后,上官婉儿都是其中的常客,则郑氏去世的时间当在景龙三年正月之后。
  ※※※※※※※※※※※※※※※※※※※※
  我刚刚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给大哥月出皓兮发了这样一段话:太刀了太刀了,我刚刚想到,婉儿母亲曾经劝过婉儿离开武三思,离开政治中心。所以郑氏死后,婉儿可能真的是想走了,事实上也是淡出了朝廷。但是韦后势力越来越大,韦后若掌权,太平和相王难逃一死,李唐皇室也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毕竟再来个武皇谁受得了。于是太平劝婉儿复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哭二闹,终于劝回来了。就是没想到,把婉儿劝向了死亡……太刀了……
  感谢梓曦灌溉营养液+10!mua~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