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_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3页)

内侍,低声交代了几句,不多时,那内侍捧了个匣子来,揭开盖子,却是满满一匣子金锭。
  “这是孤一点心意,为程公子作盘缠之费,”桓煊道,“请程公子笑纳。”
  程徵不觉哑然失笑;“殿下救命之恩,在下粉骨碎身不能报,怎么能再收殿下的财帛?”
  不等桓煊说什么,桓明珪道:“程公子就收下吧,我们殿下不缺这些阿堵物,你不收他还不心安。”
  桓煊当着别人的面不好说什么,只能狠狠地瞪他一眼。
  程徵迟疑片刻,终于还是道:“多谢殿下赏赐。”将那匣金子收了下来。
  桓煊又授意书童写了封荐信,盖上自己私印,给程徵道:“两年后程公子回京,可以凭此信去大公主府上行卷。”
  程徵向来见微知著,听他这么一说,便知他是不打算当储君了,甚至可能不会留在长安,否则他身为太子,要提携他只是举手之劳,根本不用让他舍近求远去找大公主。
  他心中不觉有些五味杂陈,他放弃的不仅是储君之位,也是触手可及的九五至尊之位——皇帝重病缠身,其余皇子皆是庶出且未成年,将来践祚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齐王竟然就这么放弃了。若是易地而处,让他在萧泠和宰相之位中选择,他恐怕也没办法毫不犹豫地放弃位极人臣的机会。
  他佯装一无所觉,接过荐书道:“承蒙殿下推举。”
  “举手之劳罢了,”桓煊又用下颌点了点桓明珪,“程公子到时候也可去豫章王府,豫章王一定乐意效劳。”
  桓明珪道:“好说好说,程公子才学兼人,能为朝廷举荐茂才是小王之幸。”
  程徵看桓煊面露疲惫之态,便起身告辞道:“殿下有伤在身,在下便不叨扰了。”
  桓煊要起身相送,程徵忙道留步,桓煊便让桓明珪代劳。
  豫章王将程徵送至二门外,折返回来,兴高采烈道:“我已与程公子约定,六月在扬州相见。”
  桓煊早知他不靠谱,不知他如此不靠谱:“你突然就要走,伯母和堂姊堂妹们知不知道?”
  桓明珪斜乜着眼睛,半真半假道:“我早有林泉之志,不过是答应大哥照顾你才绊住了脚,你都打算离京了,我正好自在逍遥。”
  桓煊道:“林泉之志?我看是烟花之志。”
  桓明珪一点也不介意,笑着道:“你不送我一匣金子作盘缠?”
  桓煊道:“你要去自去,与我何干?”
  桓明珪道:“一匣金子打发一个情敌,多上算。”
  桓煊不理他,让内侍搀扶他回房,方才他为了不在程徵面前示弱,强撑着坐了两盏茶工夫,背上都冒冷汗了,此时哪有心思与这登徒子废话。
  他拈开扇子,扇了扇:“小王还没对萧将军死心,可是你的劲敌。”
  桓煊冷笑了一声。
  桓明珪自言自语似地道:“这人要是有尾巴,得翘到天上去了。”
  自从程徵来访,桓煊的嘴角就没下来过——萧泠不肯再用程徵未必是因为他,但齐王殿下毫不犹豫地忽略了。
  ……
  到二月初,太子谋逆案尚未审结,但御史台和大理寺已经将证据汇集起来,除了上元谋逆案和秋狝刺杀齐王案,桓熔的几个僚佐还在御史台的审讯下供出了另一桩惊人的秘密——原来当年故太子暴薨也是桓熔的手笔,是他暗中勾结陈王桓炯府上的一个方士,怂恿桓炯向故太子下毒手。
  此事尚未公之于众,但该知道的人都已知道了,朝中自是哗然一片。
  皇后得知消息时正在佛堂中做晚课。
  听了中官王远道的禀告,她只觉耳边轰然一声巨响,手不由自主地一紧,扯断了手中的砗磲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