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节 (第3/3页)
事,古之名为丞相,而今的权力忽大忽小,全赖君王恩宠。……这二十四路中,有其中几路,对强盗用重律,强盗及窝主死罪,遇赦不赦。” 林玄礼讶然:“不是刺配么?”难道我最爱的水浒传会骗我?所有人都是刺配啊。 苏轼:“且慢,郡王从哪里听说的?脊仗、刺面、发配……在古时候,汉唐时期,是任选其中之一,或之二,作为犯罪的惩罚。到宋初,治乱世用重典,天下以强盗为大患,太*祖太宗便用重刑,三合一来治罪犯。”随口背了些法条和判刑时援引的编敕(皇帝的单独命令)和编例(以前的审判案例),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正因如此,大宋历代官家,都令各级官员熟读律法,令天下人都学法律。以法治天下。” 林玄礼又开始头大了,一想到自己将来要当皇帝,也得了解这些事,头大也得硬听。“效果如何?人们遵守法律么?” 且不说我看过多少人受了足够的教训然后去违法乱纪,知道杀人、贩毒是死刑也一样去干。就算是我,我虽然想杀人而不敢,可我还偷吃边角料呢,店里明文规定不许吃,被发现了扣钱,我还不是照样吃。 苏轼笑嘻嘻的喝了一盏茶:“没有。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我说这些,郡王听得懂?”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我读过。”毕竟是唐宋八大家,妈的,我差点说漏嘴。现在还没评选这个项目呢。淡定的转移话题:“蛇好吃吗?” 苏轼本来也想转移话题,现在这个话题再说下去,就要说到苛政猛于虎,太皇太后的耳目还在门外恭立。他不怕自己的意见被他人悉知,但是得让我一次把利弊为官家分析清楚。可一听这个话题,真正惊讶了:“蛇不能吃。郡王,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蛇大多有毒,那无毒的蛇,颇有灵性,不害人,不要吃为好。” 他不是很迷信,但儒道两家平时死掐,对于不要吃蛇吃狗这两条倒是意见一致。 林玄礼憋了半天,实在没法说自己听说他要挑衅完新党挑衅旧党,我到哪儿听说去啊!我的情报部长保母就在门口绣手帕呢。就等他从历史地理课插了一段法律小常识和宗教小常识之后,低声问:“现如今的党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苏轼刚想说,又想到他毕竟是个小孩,刚刚接连失去亲人。我可以抨击两党的不当之处,我还可以外调出去种田,遂宁郡王可没处跑,高娘娘和向娘娘立场坚定,他一句无心符合我的话,可能会被牵连在内:“抢糖吃打架,不和对方玩。” 林玄礼静默了一会,提起毛笔,掀开砚盖沾了沾墨,随手拿起一张练字的生宣,提笔写道:[旧党权势滔天,上通天后,先生要与其正面硬抗么?] 苏轼微微静默惊讶了一会,提笔先给他改了四个错别字。 林玄礼到不觉得害羞,旧党权势四个字的繁体字超级超级复杂,大概写出个形状就不错了。 苏轼写到:[对,郡王如何知晓此事?]这事儿我没和几个人说过,无论如何也传不到你耳朵里啊。 林玄礼享受了一把上课时传纸条的感觉,童年回忆啊:[我觉得你会。] 苏轼捋着大胡子嘻嘻一笑:“听说岭南、琼州等地的人会吃蛇,可能是瘴气伤人,故而以毒攻毒。我还没被贬到哪儿过,不知道哪里的风景如何。” 林玄礼:老兄你心想事成啊。 送走了他之后,有点担心女官会听见或看见什么,去对太皇太后一顿告密。 其实不会。 没有人关注他在上课时谈了什么,那是官家的待遇。 皇帝学习成绩关系国家未来。郡王是班级里不被班主任关注的傻叉富二代。 高蜜和童贯看郡王在台阶上负手而立,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过来凑趣儿道:“待到郎君日后出宫开府时,请苏学士过府畅谈诗文,抵足而眠,就能补偿今日的依依不舍。”“郎君的酱香饼名传京师,有不少人求向娘娘赐下,方才苏大学士回头看您还在这里目送,怕是回去又要写首词,叫海内尽知郎君和他的师生情谊。” 林玄礼微微一笑:“那倒是挺好。”如果有一天我变心,他给我添堵,希望能记住今时今日的情绪,偏不让他去海南岛。他知道两党想要的都是一言堂,这几个月听了不少知识,背了不少作业科目,又一次确定了,宋代名义上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际上皇帝在抓紧权力,比唐代更紧。 我祖宗搞得好营销!一招不抑兼并、不杀文官,就让士大夫觉得自己可得意了。这个我得学学。 童贯又赔笑道:“郎君,尚书苏颂还在候着您呢。今日是首日见先生,束脩已经备下了。” 林玄礼又兴奋起来,暗暗握拳,心说我现在的能力和地位,还不足以拨动一个人的未来,只能做一点小小的推动。那么现在,我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我要去苏颂那儿学习中医然后捣鼓出十三香和配比标准的烧烤料,这年头别说十三香了,五香粉都不对。 给老哥和姐妹们搞一套健康饮食,看我怎么将蛋白质+粗粮+大量蔬菜塞进中医理论里。我可以!胡椒炖牛肉是药膳,黄豆猪脚汤也是药膳,当归炖鸡,啤酒烧鸡腿都可以塞进药膳的范畴里。酒可以活血嘛! 苏颂还在政事堂、尚书省中沉迷于数学世界,写写算算,拿起资料看了又看,严肃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