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如同玩物 (第2/2页)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为了避免中伏,他们只能退兵,反正将方天细的水师赶跑后,他们正好有时间吃饭。 可就在桓远城的水师还没有回去的时候,谢玄的第二招出了,那就是项风云和刘牢之的两路人马,一顿砍杀,将湖口大营砸了个稀巴烂。 这时桓远城正在气头上,马上组织防守,并在‘击溃’这两人后,分兵追击。 等到桓远城做完这些事以后,方天细的水军已收拢了船只,重新向湖口冲去。 面对谢玄凌厉的第三招,方天细不得不传令下去,教将士们再次登船作战,不战不行,他总不能任凭方天细将他桓远城的舟船都收了去吧? 正是他与方天细在江面上大战的时候,第四招又来了,项风云和刘牢之此前前后将湖口大营打穿,但却都向东南退出,只是前后脚的功夫,就是这前后脚的功夫,项风云在前面设了埋伏,刘牢之则引敌深入,最后两下合击,破了桓远城的追兵,最重要的是,他们竟然又向湖口大营杀了过去,只是这回分了工,项风云负责破袭湖口大营,而刘牢之则逆江而上。 为何要派刘牢之逆江而上?一则可截击桓温可能向湖口方面派遣的救兵,另一方面,在桓远城上岸追杀项风云的时候,刘牢之可与项风云前后夹击,尽破桓远城大军。 桓远城则在得知项风云杀了个回马枪的时候为难了。 当时的他有如下选择:一,尽全力先扑杀方天细,自己的大营不要了,但这样一来,必须全歼方天细,一旦再次被方天细反扑,他将两脚踏空,连大营都回不去。 其二,迅速回师,扫平项风云,这样的话,他会损失一小部分的战船,但至少可以保住大营,如果迅速的话,甚至可以在扫平项风云之后,再回来收拾方天细。 其三,分兵两路,分别与两人对抗。但桓远城知道方天细与项风云并不是软杮子,如果选择此路,只怕两路人马都吃不下对手。 其四,弃营,溯江而上。只要他不怕桓温要他的脑袋,毕竟大营丢了也是死罪一条。 本来,桓远城是选择了最合理的一条,先扑杀方天细,然后再去干掉项风云。水军以舟船为根本,兵与船都在,才有与敌较量的底气。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方天细全军出动,又不与桓远地决一列战,反而是时时保持着船队的阵型,并且一步一步向南岸退去。 如果方天细直接向自己的老巢退去,桓远城只怕想都不想,直接杀了过来。 但几次三番的上了方天细与项风云的当,他犹豫了,他怕方天细的任务只是将他引到南岸来,然后再用伏兵击败他。 这时的桓远城再一次昏了头,他开始令所部人马全速回营,务必在第一时间里夺回大营。当然,到了这时,他没有气疯,还留了数千人马守住战船,以防方天细来袭。在大营,在桓远城的严令之下,无数士兵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与项风云厮杀。 只是,项风云也没有打算硬拼,只是且战且退,直到刘牢之在桓远城的背后出现。 水陆两路,连船带大营,外加主帅,谢玄大军完胜。 众将听了谢玄所说,一个个全是呆若木鸡,这是打仗吗?这是谢玄在指挥几支兵马在操练吧!桓远城完全就像谢玄的一只手指头,让他挠屁股不敢挠脚丫。 “还有一事,谢玄要向项风云将军和方天细将军道一句抱歉!”趁着众将还在惊讶之中,谢玄又道。 “不知大将军何出此言?”方天细和项风云经此一战,对谢玄已是极为佩服,却不明白谢玄所言为何。 “此前,谢某的部署并未尽对两位将军直言,请两位将军莫怪,非是谢玄多疑,只是桓温那厮图谋我大晋国不是一时之思,只怕我晋国各处驻军之中多有桓温安插之人。故而,只得出了下策,教小校临时通知两位将军,还请两位见谅!”谢玄言到此处,竟真的走下台阶,冲着方天细与项风云分别一抱拳。 方天细与项风云忙称不敢。 郗超这时正好也出来打个圆场,劝道:“大将军如此亲近众将士是好事,只是,大将军方才所言并无半点虚假,莫说这小池城中,只怕那建康城中,都多有桓温布下的棋子。再者说来,方将军和项将军也是久经事故的人,谁会与将军计较这些?想来,那诸葛武候但逢出征,就给人几个锦囊,还不许人偷看,那岂不是更加气人?老夫既不曾听那赵云黄忠等人报怨,也不曾听那武候道歉。大将军,着实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