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_遗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遗言 (第2/5页)

时学了那么久的字,横竖勾连起笔收锋,怎可能认不得。她竭尽全力寻找破绽,却无可奈何地发觉,一切愈发真切起来。
  是她,真的是她。她的遗书,她的绝笔。太平慌忙读起来,却不识字一般,脑中只有一片空白。一遍、两遍、三遍……还未看几句,泪水已流满面颊,啪嗒地滴落。攥着纸张,她强迫自己往后读下去——
  自仪凤二年,君荐我于朝,三十四载,摧眉折腰,阴谋权略,纵使秉国权衡,非愚初心所愿。彼时方悟,不才毕生所念,唯驭舟于江上,明月清风栖身侧,与君相拥而眠。惜之,失而不复得也……[r6]
  …………
  我从未想过,从十三岁那年,你荐我与给则天陛下那刻起,我便在权力的漩涡与命运搏击,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再也无法挣脱。我以为那是我的梦想,为它有了太多不堪,得到之后却并不欢喜。那时我才明白,其实,我的梦想也可以只有你——驾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清风明月,相伴终老,这就是我的梦想。可惜,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不是这个“梦想”,我们在一起应该会很平凡,但很幸福吧。一定会的,因为我们那样深爱彼此。果真如此,就可以像所有普通的恋人那样,摘一枝花别上你的发丝,爬上屋顶看星星,尔后挽手、拥抱、亲吻。还有很多很多的事。
  一想到那个画面,我就觉得好可惜,恨不能重来一遍。
  可要真说后悔——我也不知怎么说才好——大概,也不算后悔。毕竟那个称量文士,在彩书楼上扔诗的婉儿,才是真正的婉儿。你让她做个沉默的、如假包换的普通人,也许可以做到,但那个耀眼的、万众瞩目的小公主,真会喜欢这样平凡无趣的人么。所以啊,现在的状况于我而言,大约是最好的安排。不必自责,不必留连,不必叹惋。
  不知此时此刻,你读到这里,会是怎样的心情。我说过,喜欢看你笑,不想要你哭。但心里总还觉得,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也许还是很痛。要是真忍不下,就好好哭一场,痛快地把眼泪流干。以后,就不要再哭了。一路走来,风雨之中,你哭了一生,我不愿再看你哭。没有我陪伴左右,希望你不要难过,也不要害怕。路还长,总要走下去的。
  十七岁那年的夏日,你离开的时候,对我说,从来没喜欢过我。事到如今,我终也明白这心情。我想努力离开,斩断一切的难以割舍,免得你怀念,免得你痛心,免得你遗憾。不曾想,到头来却发现,是我离不开你。月儿,你怎么……那么好啊,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只想抱紧你,永远留在身边。
  我爱你,真的很爱。神明作证,日月可鉴。
  坐于偏殿案前,我良久不能落笔,是因为绝情的话不忍心写。是因为,不想在最后一刻,还要把一切都瞒着你。我知道,你一定会恨我,恨我再一次食言,恨我丢下你。我知道,解释很苍白很无力,并不能弥补过错的万一。但我还是要说。毕竟错过了这次,往后,就再没有机会了。所以,还是听我说吧,好么?
  活在则天陛下的荣光中,我们一代人,大都带着她的印痕。才能、野心、权欲一一展露,企图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我何尝又不是如此,只是事到如今,发觉自己做不到了。千年传承的宗法,因女人的继承而混乱,谁都想逐鹿问鼎一遭。到头来,苦的还是众生。
  则天皇帝留于世间的印痕太深,为了消除这痕迹,只有消除我本人——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我的一切。我一生推崇女皇,又与武三思纠缠不清;你是武攸暨的妻,武三思的亲家;永泰、安乐两位公主,都是武家的妻;韦后先与武三思不明不白,后同宗楚客、武延秀等人结党。权归李唐以后,武姓用尽手段争夺皇权,特别是期望通过宫廷贵妇,重振武氏雄风。我活着一天,就一定有武家子弟攀附巴结,妄图通过我重回权力巅峰。那时,我又该怎么办呢?答应过则天陛下,一生维护武家,是不是还要继续下去?
  从王同皎谋反案,天津桥匿名信案,到重俊叛乱身亡,诬告你与相王谋逆,最后是陛下遇毒暴崩,哪一次的动荡,没有武家子弟参与。朝廷因他们的不堪,长久不得安宁。武家人本身,也因自己的权欲惨遭横死。我想保护他们,最终却事与愿违。那时我反复思量,究竟怎样做,才算真正维护他们。也许只有自我毁灭,逼迫武姓彻底退出政坛,他们才有活路。只有这样,朝堂才能与武家断绝,真正做李唐的朝廷。脱去武氏的影响与扰乱,大唐才有可能步入正轨。这是最好的安排。
  月儿,你不一样,有李姓的身份在那里,武家忌惮你的力量。我们这群人里,只有你不必寻死,希望你,好好活下去。一定要。
  女性参政,与传统儒学格格不入,因而多数正统大臣对我们敬而远之。后来韦后提拔的,要么是神鬼左道之人——女巫、和尚、道士一类,要么是韦氏宗族的亲信子弟,要么是花钱上位的斜封官。这些人把持朝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