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_对峙风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峙风波 (第2/3页)


  他们找到了凤阁舍人张说。当年编写《三教珠英》时,张说出了不少力,且与两人私交都不错。他是当年女皇首开殿试的头名,武曌一向对他高看一眼,也算半个心腹。张说是文人,也是才子,所以他和魏元忠不同。两个孩子觉得,许他美官厚禄,再威逼利诱一下,让他帮忙作证不会有差错。
  不久,二张一纸诉状递到武曌眼前,告魏元忠与高戬私下议论,说女皇已经老了,不如侍奉太子长久些。道理没错,只是武曌并未完全放权,且皇家向来忌讳此事,罪过说轻也不轻。很快,魏元忠和高戬下狱,待大理寺审查。
  魏相是太子左庶子,事情要是闹大了,很可能牵连太子。朝臣们一下紧张起来,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亲自审问,把来龙去脉说清楚。毕竟没人相信他们真的议论了那些。太子、宰相、甚至王朝未来的命运,就在这殿前一搏。
  太子、相王以及诸位宰相都到了,易之与昌宗站在皇帝身边,魏元忠从大狱里押过来,当面对质。争执了半日,双方各执一词,往复不决。张昌宗说,他们有证人,凤阁舍人张说可以作证,请皇帝召他进殿。
  命令一下,殿外焦急等待的大臣围住张说,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拉住他的手,紧握着不由出了汗。宋璟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r6] 。你若因正直获罪流放,是极其荣耀的事。倘若不测发生,我宋璟一定叩阁力争,与君同生共死。
  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
  他说道激动处,流下泪来。
  负责编纂史书的左史上前,直接对他说:“无污青史,为子孙累!”这已是□□裸的威胁了。
  张说是个聪明人。他入朝为官数年,空有殿试头名称号,真正想实现满腔抱负,却总无良机。所以听到那个官位时,他真切地心动了。何况二张他根本惹不起,他有文人的尊严文人的风骨,可在政治生命面前,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看见今日殿外这般景况,这个聪明人一下醒悟过来,看事情一定要顾全大局。二张的势力完全依附于年迈的女皇,朝中几人不恨他们,不过敢怒不敢言而已。他若接受了这个交易,就是党附二张,以后陛下不在了,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他想清楚了,叫臣子们放心,说他绝不会向张氏兄弟低头。
  武曌询问他是否听见魏元忠口出狂言,他沉默不语。弄得魏元忠也急了,大声质问道:“张说,你也要害我么?”
  张说冷笑:魏公你是宰相,怎么也听风就是雨的,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吗?
  这下昌宗糊涂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催促张说赶紧作证,不要再磨蹭了。
  张说看向皇帝,从容不迫:“陛下您看,当着您的面,他都这么逼迫我。您不知道,背地里他有多嚣张。今日当着您和诸位宰相的面,我说一句实话,臣自始至终,从未听见魏相说什么不合适的话。是张氏兄弟威逼臣做的伪证。”
  这下昌宗气坏了,脱口而出:“张说与魏元忠一块儿谋反!”
  明摆着没想清楚,就狗急乱咬人。还是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宰相纷纷侧目,张说更来劲了,摆出一副忠臣的模样[r7] :“我岂不知道,攀附昌宗,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同情魏相,也许明日人头落地。可常言道,人做天在看,我张说不敢依附小人!”
  他们仍在争执不休,吵吵嚷嚷。武曌觉得头痛,一挥手叫他们都下去,连素来宠爱的张氏兄弟,都一并赶出了庭殿。她独自坐在龙椅之上,枯瘦的手指揉按着头。她知道自己老了,年轻时的气焰再回不来。她病了,一直病着,每次对镜,都能看见容颜比昨日更加憔悴。脂粉涂到脸上,掩盖面颊的褶皱,铜镜拿去时,她仍然气势如虹的女皇。
  几人知道她在强撑着,强撑自己最后的尊严。
  “阿娘。”太平不知什么时候来的,站在她身后,轻轻唤了一声。
  “阿娘,我来帮您按。”她跪坐在母亲身后,伸手过去,按起了头顶的穴位。手法不轻不重,血脉疏通,武曌一下觉得轻松许多。
  “月儿来做什么的?”那声月儿,仿佛她还小,还是少年时代,喜欢往母亲怀里钻的女孩。
  “来为母亲分忧的。”她说。
  她说这是个好机会,让所有人知道,往后不除二张,就永远不得安宁。所以魏元忠要贬,高戬要贬,那个戏耍面首的张说更要贬,唯独不能惩罚张氏兄弟。这样做,一定没错的。
  “那个张说,干脆流放岭南吧。”她漫不经心地说。谁叫那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