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套装共2册)_04 攀比真能带来快乐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 攀比真能带来快乐吗? (第5/6页)

爸爸妈妈还批评我,那我干脆不努力好了。”自信心一再受打击,想重建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无法找回自信,很多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
  如果父母眼里的“优秀”的标准就是孩子能够在父母需要面子的时候能挣到面子,那孩子还有自我吗?难道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像演戏一样,任人摆布、毫无主张吗?
  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自信都源自家长的比较。也许家长是有口无心,但他们说的话会像咒语一样,在孩子的生命中时时出现。与其花时间、精力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如抱抱孩子,和他们聊聊天,投给孩子一个支持和信赖的眼神。
  ◎ 不要总与人争高下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要面对竞争,一旦参与竞争,就会分出成败高下。胜了自然是好事,如果被人比下去了呢?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尤其是好胜心强的人。奋发向上是值得赞赏的,但凡事都不能太过。好胜心强的人无法接受别人超过自己,为了把对方比下去,他们往往会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大臣们把奢侈当作体面事,斗富之风盛行一时。在当时的京城洛阳,一共有三个著名的巨富——羊琇、石崇和王恺。羊琇、王恺虽是外戚,权力大于石崇,但比起财富来,他们都不如石崇,这使他们两个人心里头一直很不舒服。石崇的钱财是从什么途径得到的呢?原来,在荆州担任刺史期间,为了积聚财富,石崇不断搜刮百姓,而且还劫杀往来的使节和货商,手段极其残忍。
  虽然在洛阳城中,人人都知道石崇和王恺富可敌国,但他们却丝毫不满足,总想着怎样做才能显示自己比对方更有钱。
  石崇听人说王恺家的下人在刷锅的时候居然用饴糖水,于是马上命人拿蜡烛当柴烧。这件事一传开,人们都评价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王恺当然不甘示弱,为了炫耀自己富有,他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制成屏障。想要去往王恺家里,必须从这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经过。如此奢华的装饰,使得洛阳城街头巷尾人尽皆知。为了压倒王恺,石崇命人用香料来粉刷墙壁,而且还用彩缎设下五十里屏障,要知道,彩缎比紫丝更为名贵。
  很明显,在这次斗富中,王恺又略逊一筹。可是,他不但不肯低头认输,反而向他的外甥晋武帝求助。晋武帝如果有帝王之风,就应该劝舅父即刻停止这种奢侈浮华的变态行为,然后在全国整治奢靡浪费的邪风。然而晋武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于是从库里拿出一株西域进贡的价值连城的珊瑚树,高度差不多有两尺,把它送给舅父,让他去跟石崇斗富。
  王恺得此皇家奇珍后,自信心瞬间倍增,比阔气的劲头更足了。他立刻遍邀群臣到家里饮宴,当然也包括石崇。席间,王恺志得意满地对众人宣布:“各位同僚,鄙人家中有一株珊瑚,世所罕见,你们想不想一饱眼福啊?”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实为难得的极品。大臣们看过之后交口称赞。
  石崇冷笑一声,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只铁如意,朝那株珊瑚砸去,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王恺看到自己的王牌宝物毁于一旦,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脸地回道:“这么个破东西,值得你生那么大的气吗?要是你喜欢,我赔你一株就是了。”随后,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有六七株的高度甚至达到了三四尺,而且每一株都枝条鲜艳,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下,王恺终于明白,自己的财富无论如何都不能与石崇抗衡。
  石崇与王恺的斗富以石崇的胜出而告终,由此石崇的豪富天下皆知。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对这一现象痛心疾首,于是上奏晋武帝,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未予理睬,反而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西晋王朝在这样的腐败氛围中,很快就衰亡下去了。作为斗富胜利者,石崇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他的家财,把他杀了。
  总是与人争高下,不但自己累,周围的人也累。有的人好胜心强,无时无刻都想与周围的人比较,一旦有人超过自己,就恼羞成怒,因妒生恨。忌妒别人,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超群,但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更是耿耿于怀,常常想置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