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伊朗 (第2/16页)
时,帖木儿大军又席卷而过,战火瞬间弥漫伊朗全境。 直到16世纪萨法维王朝崛起,这片土地终于迎来喘息的时候。在其后的两个多世纪里,伊斯兰教被尊为国教,伊斯法罕等一批古城活力重现,联通了亚欧四方贸易。伊朗整个国家变得日渐强盛,帝国版图也在迅速扩张。 从18世纪到19世纪后半叶,阿夫沙尔王朝、恺加王朝相继登台。在历代诸王的统治之下,伊朗的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马什哈德、德黑兰迅速崛起。但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巴列维王朝乘势而起,并于1935年将国名改为伊朗。 居鲁士大帝陵墓陵墓位于设拉子东北部约130千米处,修建于公元前53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米底人和波斯人石雕 波斯波利斯遗址古建筑物上的浮雕。米底人生活在古代亚洲西部(今伊朗西北部),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从大约公元前550年之后逐渐与波斯人融为一体。波斯波利斯雕刻上的米底人和波斯人很好区分,他们的服饰不一样,米底人头戴圆帽,脚上穿靴。 1979年,伊斯兰革命运动爆发,仅仅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巴列维王朝走向覆灭,宗教领袖霍梅尼接管政权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推行政教合一 几千年的发展史令伊朗蜕变成为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据最新统计,伊朗全国总人口约有七八千万,境内分布着波斯、阿塞拜疆、库尔德、吉兰、俾路支、阿拉伯及土库曼等多个民族,其中波斯人占一多半。在这个国家,波斯语是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大多数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又有大多数人为什叶派教徒,只有少数人为逊尼派教徒。 其实早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大部分伊朗人都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或拜火教。到了萨珊王朝时期,该教被尊为国教。7世纪前后,当伊斯兰教传入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徒转而皈依伊斯兰教。在其后的发展时期,伊斯兰教又出现不少新的教派,许多民众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信仰者,伊朗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拥有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不过,伊朗宪法也承认另外三种宗教,即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只是这三种宗教的信仰者在国内是极少数群体。 波斯波利斯石雕 身为宗教国家,伊朗在政治体制方面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79年,伊斯兰革命运动以后,伊朗出台了第一部宪法。1989年,伊朗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 在行政权方面,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任一届。伊斯兰议会则是伊朗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议员共290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在行政区划方面,伊朗近年来进行过多次变更。目前全国划为30个省,比较著名的省份有德黑兰、中央、霍拉桑(又译呼罗珊)、法尔斯、伊斯法罕、克尔曼等,比较著名的城市有德黑兰、马什哈德、伊斯法罕、设拉子、哈马丹、库姆、加兹温、卡尚、大不里士等。 总的来说,从波斯转身变为伊朗,其间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蜕变与重生。但自伊斯兰革命以来,政教合一制度一直平稳推行,给这个饱受战火洗礼的国家带来了久盼的和平。随着当前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高原之国伊朗也必将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 伊朗高原 西亚文明的孕育地 西亚指亚洲西南部,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小亚细亚半岛,面积约有718万平方千米,占到亚洲总面积的16%。这片辽阔的土地处于亚洲、非洲与欧洲的结合部,创造出举世闻名的西亚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处重要发祥地。而伊朗高原作为西亚文明的孕育地之一,早在几千年以前就诞生了繁盛的波斯文明。 扎格罗斯山脉 伊朗第一大山脉,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山脉以东地区降雨少,气候干燥;山脉以西则不同,降水较多。山间多谷地和盆地,是伊朗的农牧业区。 塔里干湖 这是伊朗高原上的一处美丽湖泊,绵延的山脉将其环绕,洁白的雪山在纯净的湖水中投下倒影。 ◎封闭的高原 伊朗高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亿多年以前。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当时南半球一块大陆逐渐向北漂移,与亚欧大陆发生碰撞与交融,其后又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最终在亚洲板块形成了一片地势突起的伊朗高原。 从地理方位来看,伊朗高原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印度洋的阿拉伯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高加索山区、里海、中亚平原与帕米尔高原之间,属于一片闭塞的山间高原。这片高原包括中间的高原内陆及周围的边缘山地,边缘山地主要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有扎格罗斯山脉、莫克兰山脉、基尔塔尔山脉,并东延成苏来曼山脉,北支主要有厄尔布尔士山脉、科彼得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整个高原东西长达2500千米,南北最宽为1500千米,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